欢迎光临临夏档案信息网! 今天是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

杨增新与河州三大书院

发布日期:2015-05-06 17:34    作者:封华

杨增新像


杨增新在临文集


    上世紀80年代初,临夏州档案馆从州公安处接收的旧政权档案中发现了《杨增新在临文集》,并及时进行了抢救复制。该文集收录了杨增新署理河州5年(1896--1901年)间给甘肃省布政使司的禀呈16件,其中关于创办书院的7件。

杨增新(1864—1928年),字鼎臣,云南蒙自人。光绪十四年(1888年)中举,翌年登进士。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七年(1896--1901年)任河州知州,1901年升任新疆陆军学堂总办,1911年升任镇迪道兼提法使。民国建立,袁世凯任其为新疆都督兼民政长,1914年改称新疆将军、巡按使,督理新疆军务,被封为一等伯爵,长期担任新疆省长。1928年7月1日就任新疆省主席,同年7月7日被政敌刺死于任。

光绪二十二年(1896年),杨增新莅任河州(今临夏)知州。时值河乱甫平,民不聊生,百业待兴。鉴于此情,到任后,杨增新便减田赋,恤贫困,贷种扶农;取缔米盐脯供之旧例;创设牛痘局等。特别是他见当时河州只有几处私塾外,教育几乎被废,认为培育人才系当务之急,于是力主恢复重修河州凤林书院,并创设了宁河龙泉、莲花堡爱莲书院,为本地育才。此后,河州教育日兴。

书院是封建社会一种新型教育组织。源自唐代,是经学家和学者讲学授业的场所,其目的在于自由研究学问,讲究身心修养。由杨增新恢复、创设的河州凤林、宁河(和政)龙泉、莲花堡(永靖)爱莲三大书院,成为当时河州三所最高学府,为义学、私塾兴起培养了师资,对本地教育发展起了推动作用。

恢复河州凤林院 凤林书院位于临夏城内文庙街东口。清乾隆四十四年(1779年)由河州知州周植捐资创设,后毁于同治变乱。乱平,继任知州亦曾修复原貌,重加扩建。光绪二十一年(1895年)又因河州兵燹停办。光绪二十二年(1896年)杨增新到任后,即捐资拨款,恢复重修凤林书院。当时,除自捐俸银500两外,从董福祥办理河州善后时所拨的白银、田地、房产中,拨银5500两,作为书院基金,发商生息;拨东川水地27石(每石约20亩),北塬旱地5石5斗;在大什字修楼房铺面6间,文庙街口修铺面2间,用于书院用度。并聘请举人杨清(清宣统《河州志》总纂)为山长(负责人),整顿院务,招收生童。

书院开设纲鉴、御批通鉴、论文、笔算、数学、地理、格致等课程。每逢课试,杨增新亲往书院阅卷,讲经授课,师生叹服,从此凤林书院文凤日盛,声誉斐然。杨增新还选优等生邓隆、张质生等到署衙读书,亲自教授。庚子(1900年)、辛丑(1901年)恩、正科考中举人9人,两榜解元均出河州,为全省之冠,时人有“王公(全臣)活我,杨公(增新)教我”之誉。出身于凤林书院的士子如金树仁(新疆省主席兼督办)、陈继善(新疆省道尹)、张乐山(临夏专区副专员)、张竹庵(新疆省任旅长)等,或军或政,不乏其人。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,废除科举,兴办学堂,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改凤林书院为河州凤林学堂。1915年邑人在凤林学堂东北隅为杨增新建生祠一座,曰“杨公祠”。

创设宁河龙泉书院 龙泉书院位于今和政县城东。自清光绪二十四年开始筹建,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建成龙泉书院。杨增新自捐俸银1千两,并动员磨户捐款:“卑州创建龙泉书院动用磨捐银两并将实存银两发商生息”,“各磨户遵札换领新帖,每户领帖一张捐河市平银一两四钱,通计约可集款千金之谱,归入宁河龙泉书院发商生息,所得息银作每岁延师主讲之费”。杨增新在《详报收获磨捐创建宁河龙泉书院将动用银两报销》呈文中提到“截止光绪二十六年八月三十日止,共查获渠水磨九十四轮,川水磨七百二十七轮,山水磨二百二十轮,每户捐银一两四钱,共收磨捐一千四百六十两二钱,又卑州捐廉银一百二十两一分七厘二毫,共实收银一千五百八十两二钱一分七厘二毫,创建宁河龙泉书院一所,计内院正房三间,耳房两间,厢房六间,外院讲堂三间,书房三间,头门一间,自光绪二十六年三月初一动工起至八月三十日竣工止,共动用木料砖瓦工匠各款银五百八十两二钱一分七厘二毫。此项工程由绅士王仲甲、陈光德等经理,而驻防宁河之曾旗官永国亦拨勇帮工,故需费省而成功速,除开支外,实存市平银一千两发商生息,作为每岁延师之用,从此山长之束修有资,诸生亦肄业得地,又有岁入租粮以助膏火,学校当渐有起色也”。用自捐俸银和磨户捐款,发商生息,支付先生工资;并购置旱地17石,年收租4石(约3200斤),补助师生伙食。书院建成后,设置山长(负责人)1员,每月十一、二十为课期。生童10名,均有奖粮。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,改龙泉书院为第三区第一高级小学。辛亥革命后,书院由原址迁移到财神庙,并合并3处私塾,称之为龙泉高等学堂,成为当时和政地区最高学府。

创设莲花堡爱莲书院 清光绪二十七年(1901年)杨增新创建了爱莲书院,爱莲书院位于永靖县莲花堡内西北角。其规模与凤林、龙泉两书院相当,前后两院,大厅、讲堂、两厢各3间,斋舍8间,大门3间。……杨增新在《禀报捐筹款项创修北乡爱莲书院及添设牛痘局》呈文中提到“时局变迁,当以培养人才为当今急务,天下如此一邑亦然,……已将堡内地基变价,共计银一千两,又由卑职捐廉两千两于堡内创建爱莲书院,计修正厅五间,内院左右厢房六间,讲堂三间,外院左右厢房六间,大门三间。共用过工料等项银五百两,下存银两千五百两,共换足钱两千九百串文。以一千一百串生息作为每岁延聘山长修金之用;以二百串生息作为每岁斋长薪水之用;以一千串生息作为每岁诸生赏奖之用”。杨增新用自捐俸银2000两,莲花堡内地基变1000两。发商生息,另购置旱地123石,折合年收租银123两,用于书院用度。书院设置山长1员,每月十六、二十六日两日为课期,生童课额8名,有奖粮。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二月,书院改组为第五区第一高级小学校,民国时又改为爱莲小学校,现书院旧址被刘家峡水库淹没。

太史公曰: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。昔人已去,毁誉相参,然河州三大书院及杨公之德至今仍为邑人所称道。

友情链接:
主办单位:临夏州档案局(馆)
承办单位:临夏州档案局(馆)
地址:临夏市红园路13号(731100)
   网站备案号:陇ICP备19004235号-2